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一个从生理到病理的过程。病理性听力损伤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暴露时间。有害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是由暂时性的听觉位移逐渐向听觉位移转变。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系统性的,它不仅会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会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此外,工作场所的噪音会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造成事故。
在生产生活中,噪声的干扰无处不在。为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与固定设定厂之间的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其测量方法。那么噪声环境监测系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
1. 监测的因素
Ld(鸡蛋之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和Ln(晚上的等效连续A声级)。Lmax(较大A声级)应在夜间出现突然噪音或偶然噪音时同时测量[Lmax必须用前面的限定字书写]
2、监控布置方案
一般规定可选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离墙体或窗户1m,距离地面1.2m以上。
3.监测时间和频率
敏感建筑物的环境噪声监测应在环境噪声源的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根据噪声源的运行情况,测量应分昼夜两个时段连续进行。可根据环境噪声源的特点优化测量周期。分为固定声源和交通噪声源(移动声源)。
(1)固定声源的影响
监测时间:测量稳态噪声当量声级1min。例如白天测量1min得到LD,晚上测量1min得到LN。非稳态噪声测量的是整个工作时间(或代表周期)的等效声级。
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连续2天,昼夜各2次,即每天1次星间监测,夜间1次监测。
(2)交通噪声源(移动噪声源)
监测时间:
对于道路交通,昼夜测量值不低于平均工作密度的20min等效声级Leq。
对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和内河航道,日间和夜间测量值均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1h等效声级Leq。如果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运行列车密集,可将测量时间缩短至20min。
监测频率:
一般不少于2天连续监测,2次昼夜监测,即1天白天监测,1天夜间监测。
在噪声监测中,噪声传感器尤为重要,噪声传感器是噪声监测的基础,噪声数据监测的准确性也依赖于噪声传感器。
微信扫一扫 |